a – 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


【ZOL中关村在线技术解析】最近关注游戏本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散热部分的宣传和之前有一些不同。好像采用内吹式散热设计的游戏本越来越多,而且都在着重宣传。那么内吹散热到底是什么意思,相比传统的散热方式,它到底有哪些优点,有没有必要选购一款采用内吹散热设计的游戏本?这些问题我们本篇文章将会全部解答。

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内吹是什么意思。目前绝大多数笔记本的散热方式,都是底部进风(部分机型键盘区域辅助进风),通过风扇向后侧将空气排出,很多游戏本还会增加两侧的出风口,进一步提高出风效率。内吹当然不是反过来,它的过程依旧是底部进风、后侧出风,只不过原本两侧出风的设计,其将出风口有朝外改为了朝内,即两侧不再出风,而是吹向内部,空气再从后侧排出。由于是吹向内部的设计,所以被称作内吹。

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
传统散热设计

由于采用了这种设计,所以使用内吹设计的游戏本,在外观上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机身两侧不会有出风口,毕竟气流走内部,两侧开出风口完全没必要;第二,后侧出风口不再仅仅局限在两端,而是除了中央的接口外,其余可能都是出风口设计,后侧会有大面积的开孔。

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
内吹散热设计

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内吹设计?

让我们再次回到传统的散热设计上。两侧出风设计可以增大气流交换,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不过两侧出风设计有三个弊端。第一,无论是习惯使用右手还是左右的用户,两侧出风可能会吹到正在使用鼠标操作的手,可能会影响到体验;第二,对于热交换效率的提升幅度有限,如果进风口的进风量是整体风量的瓶颈,那么出风口再多,对于散热的提升也不大;第三,无法照顾到内部散热,游戏本内部除了处理器和显卡之外,像内存、PCH、网卡等设备,特别是PCH,同样在发热,而且随着频率的不断提升,发热量也逐渐增大。外吹设计并不能照顾到这一点。

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
笔记本热源不止处理器和显卡

内吹设计正好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首先,内吹设计不存在两侧出风口,不会影响到日常操作。内吹设计的气流可以经过覆盖处理器、显卡的散热模块,带走部分热量,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不过内吹设计可能不会吹到PCH,所以一些机型会增加小风扇设计,或者直接将散热模组设计为全覆盖式,也就是覆盖PCH、硬盘等,这样就可以将这些组件的热量传导到散热模组上,通过内吹设计加速热量传递。

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
单独的小风扇

知道了内吹设计的好处,那么是不是选择游戏本的时候,一定要选采用内吹设计的产品。答案是不一定的。

目前内吹设计依旧是成本相对较高的设计,这意味着这种设计会出现在高端产品上,并不会在中低端产品中普及,最起码从目前已发布的产品中看是这样的,不排除后续某个品牌决定加速产业发展,在中低端产品中普及这种设计。所以这意味着,现阶段一台采用内吹设计的游戏本,其售价是偏高的,普遍在万元以上,这对于大家的预算有一定要求。

此外,内吹设计确实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率,但如果硬件本身的发热并没有那么大的话,其实从最终的散热结果来看,内吹设计可能带来的提升并不是特别大。采用发热量较小的硬件,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低端游戏本中,考虑到其售价,目前采用内吹设计的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是否选择采用内吹设计的游戏本,大家还是先根据自己的预算进行考量。如果想要一台低端游戏本的话,那基本不太可能会有采用内吹设计的游戏本可供选择。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https://nb.zol.com.cn/979/9791605.html




nb.zol.com.cn
true

https://nb.zol.com.cn/979/9791605.html
report
2643
【ZOL中关村在线技术解析】最近关注游戏本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散热部分的宣传和之前有一些不同。好像采用内吹式散热设计的游戏本越来越多,而且都在着重宣传。那么内吹散热到底是什么意思,相比传统的散热方式,它到底有哪些优点,有没有必要选购一款采用内吹散热设计的游…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a – 为什么NPU比GPU更适合AI加速计算

今天咱们聊聊NPU。 大家对于CPU、GPU这些常见计算单元已经比较了解,但是对于NPU却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工作原理和具体作用。 NPU即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也就是神经网络处理器,从命名就可以看出它是专门应用于AI领域的计算单元。因此相对于CPU、GPU这些通用计算单元而言,NPU理论上是一种无需通用化的特型计算单元,也就是只做好“AI加速”这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虽然目前对于NPU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极为初级的阶段,应用方面也只是摄像头背景虚化、降噪等少数一些功能会用到。但实际上NPU自身的计算架构设计特性,决定了它具备比GPU更快的AI计算加速能力。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肯定是要了解NPU究竟是如何从硬件层面对神经网络实现加速的? Meteor Lake,也就是第一代酷睿Ultra,是英特尔首个集成NPU的处理器。从NPU架构设计可以看到,它的核心是两个神经计算引擎,而核心中的核心是两组MAC阵列(Multiplier and Accumulation)。 我们都知道,AI大模型推理计算简单来说就是在反复做矩阵乘法与加法,其计算结果率先生成预测数据,并通过不断计算让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实现最大程度的拟合,以缩小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而最终推理出结果并在用户侧生成所谓的答案。MAC阵列就是为此而生,因此MAC阵列越多,乘法与加法计算的速度就越快,计算速度越快,拟合的过程就会不断提速,最终反映在应用端的就是AI大模型的生成速度加快。 最新的Lunar Lake,也就是第二代酷睿Ultra处理器,NPU中的神经计算引擎增加到了6个,MAC阵列也随之扩充到了6组,理论算力提升3倍。但由于目前大模型推理的主要负载都在GPU上,所以NPU的加速优势暂时无法得到体现。 那么为什么NPU更适合做AI计算加速呢? 我们先来看看GPU是如何做矩阵计算的。 以简单的4×4矩阵乘法为例,矩阵中的每一行每一列的每一个数都要进行16次乘法,所以总计需要进行16×4=64次乘法计算,同时,每一行每一列的每一个数乘完之后都要做一次加法,所以总计算需要进行16×3=48次加法计算。而GPU和NPU计算加速,本质上就是想办法去提升这64次乘法和48次加法计算的速度。 那么GPU与NPU在计算时有何不同呢? 首先GPU最擅长的就是做并行计算。其内部有多个可以同时工作的乘法与加法计算单元。虽然并行计算速度非常快,且能够同时完成多个计算任务,但每一次计算之前,都需要先把数据加载到缓存内,之后GPU控制器会从缓存中把数据取出来放入乘法计算器计算出结果,然后再把结果放回缓存中,之后控制器再把计算结果放入加法计算器中求和,之后再将结果放回缓存,最后再将前面求出的和放到加法计算器中求和,这个结果才是一次乘加计算的最终结果。 举个例子,如果想要计算a11=3×2+2×2+4×1+5×4这个算式,首先需要把这些数读入上图所示意的缓存中,之后读取到乘法器中,分别计算3×2、2×2、4×1以及5×4这四个乘法的结果,再将其结果6、4、4、20四个数放回缓存。我们将这一过程的指令定义为【指令1:乘法】。 之后将6、4、4、20四个数放入加法计算器,求出6+4、4+20的和,并将10和24放回缓存。这一过程的指令为【指令2:加法】。 最后将10和24放入加法计算器,求出10+24的和34,这一过程的指令为【指令3:加法】。 那么如果想要完成4×4矩阵计算,就需要把上述过程再“复制”15次,就可以完成这一矩阵计算任务。也就是说用GPU计算4×4矩阵的话,只需要3条指令即可完成,速度其实已经非常快了。 但从描述中可以看到,想要进行一次简单的4×4乘法与加法矩阵计算,就需要经历:缓存-乘法计算器-缓存-加法计算器-缓存-加法计算器这一系列计算步骤。如果是更大矩阵的计算,那么速度变慢是必然的。比如满血DeepSeek-R1的参数量达到了671B,也就是6710亿参数,想要在如此庞大的数据参数量里做矩阵乘法与加法,硬件性能压力可想而知。 那么有没有比“3条指令”更快的方法呢? 其实聪明的朋友一定发现了,GPU每次计算都要在计算器与缓存器之间将数据来回搬运,如果简化这个步骤,那么速度岂不是就加快了? 没错,NPU的计算架构思路就简化了每次计算都要存取缓存的设计。 如下图所示,NPU的计算阵列利用新建的管道(橙色示意),将乘法器和加法器直接相连,此时乘法器计算完的中间结果就会通过管道直接流入加法器进行加法计算,之后再将结果流入加法器进行最终的加法计算,这样只需要一条指令,即可完成整个乘法到加法的计算过程。 当然,GPU和NPU的计算架构设计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优劣之分。 GPU是通用计算单元,其计算器设计思路能够满足计算公式的自由构建。 而NPU是专用计算单元,不需要那么高的灵活性,所以人为加入管道之后,只做特定公式计算就可以。 比如,GPU可以做a×b+c×d×e×f或a×b+c×d×e+f等等这样不同的公式计算,但NPU大都只能计算a×b+c×d+e×f这种公式。 当然,英特尔、AMD、苹果设计的NPU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器架构,如乘-加-乘或乘-加乘-加乘等等,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决定了内部数据流动的方式有所差异。另外不同的计算架构设计、不同规模的计算矩阵也会决定其擅长计算哪种数据类型。比如我们常提到的FP16、INT8、INT4等,计算速度就与乘加计算器架构的设计和矩阵规模直接关联。 如下图所示,同样是FP16精度的计算,A100矩阵规模远小于H100,所以后者的计算速度自然就更快。 此外,AI时代的GPU与NPU等计算单元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GPU、NPU有所区隔。比如N卡中的TensorCore,实际上就是专用于AI计算的矩阵单元。而某些NPU计算单元除了包含专用于AI计算的矩阵阵列之外,还会融合向量、标量计算单元甚至CPU核心,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AI计算时不同的算子需求。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什么NPU比GPU更适合AI加速计算https://nb.zol.com.cn/976/9769370.html 纠错与问题建议标签:笔记本电脑 https://nb.zol.com.cn/976/9769370.html nb.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https://nb.zol.com.cn/976/9769370.html report 4454 今天咱们聊聊NPU。大家对于CPU、GPU这些常见计算单元已经比较了解,但是对于NPU却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工作原理和具体作用。NPU即Neural Network […]

a – 游戏本的双显三模是噱头还是真有用?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读】关注游戏本的朋友,可能会发现,现阶段在售的产品中,绝大多数游戏本都在显卡部分宣传支持双显三模。那么,双显三模到底是什么,它和我们常说的独显直连有没有关系,它有何用处,有没有游戏本不支持双显三模?今天我们将解答以上这些问题。 双显三模其实非常好理解,其中双显指的是双显卡。绝大多数游戏本肯定给到独显,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显卡。CPU还内置了集成显卡,或者叫做核芯显卡,这便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第二个显卡。大家可以在开始图标上右击,选择设备管理器-显示适配器,如果看到2个或更多设备,那基本就是这里提到的双显。 三模也不难理解,就是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为:混合模式、独显直连和集显模式。混合模式就是两张显卡同时工作,但笔记本屏幕的画面是由集成显卡输出的;独显直连就是两张显卡依然同时存在,但笔记本屏幕的画面有独显输出;集显模式就是完全屏蔽独显,只保留集成显卡,切换该模式时,往往需要重启。 所以,我们常说的独显直连,基本就是双显三模中的一个模式而已。 早一些的游戏本也支持独显直连,但是并不提供集显模式。相信部分正在使用RTX30系游戏本的用户,及更早的游戏本用户,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而且这类游戏本在切换独显直连的时候,往往需要重启。这是早期独显直连与现阶段主流独显直连的区别。也就是说,支持双显三模的话,肯定支持独显直连;但反过来就不一定。 那双显三模有什么用处?其实三种模式对应的是三种不同场景。先说大家最熟悉的独显直连,独显直连模式下,游戏画面无需经过集成显卡,直接由独显渲染后传输到屏幕上,中间过程没有损失,所有游戏性能最好。这也是为什么,玩游戏之前一定要打开独显直连。 混合模式则针对的是绝大多数使用场景,包括创作场景。相信大家在使用游戏本的时候,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玩游戏,可能在浏览网页,也可能在剪视频。在混合模式下,浏览网页调用集成显卡,能效表现更好;剪视频调用独显,效率更高。所以,混合模式更适合日常使用,集成显卡和独显各司其职,体验最好。 集显模式对应的就是离电使用的场景。以往游戏本往往不插电的情况下,续航会非常短,原因就在于独显实在是太耗电了。而且离电状态下基本不会玩游戏,所以直接屏蔽独显,以获得更长的续航时间。 也就是说,双显三模针对的是更细分的使用场景,在游戏、离电、日常等场景中,提升游戏本的使用体验。 那么,在售的游戏本中,有没有不支持双显三模的机型?还真有。双显三模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得有集成显卡和独显。游戏本肯定会有独显,但集成显卡就不一定。近两年出现了几款没有内置集成显卡的移动端处理器,数量很少,被用在了主打高性价比的游戏本机型中。这样的机型,自然就不支持双显三模了。 总结,目前绝大多数游戏本宣传的双显三模,其实就是针对游戏本的不同使用场景。其中独显直连拥有更强的游戏性能,针对游戏场景,集显模式拥有更长的续航,针对离电使用场景,混合模式更灵活,则针对的是除游戏、离电之外的绝大多数日常使用场景。 那么大家购买笔记本,有必要将双显三模视为决定性因素吗?个人觉得大可不必。首先,目前在售的绝大多数游戏本都支持双显三模,这已经是很寻常的技术了,你选择的游戏本,极大可能是支持双显三模的。其次,就算你的目标游戏本不支持双显三模,基本也支持混合模式和独显直连,集显模式用的场景比较少。所以,没必要将双显三模视为选购游戏本的必要卖点。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游戏本的双显三模是噱头还是真有用?https://nb.zol.com.cn/981/9811132.html 纠错与问题建议标签:笔记本电脑 https://nb.zol.com.cn/981/9811132.html nb.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https://nb.zol.com.cn/981/9811132.html report 2765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读】关注游戏本的朋友,可能会发现,现阶段在售的产品中,绝大多数游戏本都在显卡部分宣传支持双显三模。那么,双显三模到底是什么,它和我们常说的独显直连有没有关系,它有何用处,有没有游戏本不支持双显三模?今天我们将解答以上这些问题。…

a – 华硕ProArt创16 2025评测 旗舰性能助力高效创作

华硕最近推出了ProArt创16 2025 AI专业创作本,继承了ProArt系列产品精致做工和非凡气质,并且配备华硕专为创作者独家打造的创作者中心、华硕创意旋钮、小硕知道AI助手等功能。硬件配置上,这款产品搭载了AMD锐龙AI 9 HX 370处理器以及RTX 50系移动端显卡,最高可选配RTX 5070 Laptop,64GB内存,到底这款16英寸创作本表现怎么样?下面我们通过评测来感受一下。 1  简约设计语言 诠释高端品味 如果说有哪款笔记本,能用简约的设计体现出不凡的品质,那么ProArt创16 2025当仁不让。这款笔记本A面上没有花哨的设计,通过纳米科技黑结合哑光材质凸显出了产品沉稳内敛,更彰显低调而奢华的气质,尤其是光线照射下机身表现散发出的隐约光泽,散发出独特的层次变化与质感。 哑光材质不仅在视觉上美观,手感也极为细腻。轻抚机身表面,指尖的顺滑感让笔者感觉尤为舒服,表面防污涂层还能有效避免触碰后指纹残留。 ProArt创16 2025采用CNC一体成型工艺打造,精工金属机身提升了整体的坚固性和耐用度,当然CNC工艺不仅让这款产品边缘线条更为简约,同时让边角更加光滑圆润,让ProArt创16 2025在携带时也不会因为锐利边角造成背包破损。 说到便携,华硕将这款大屏AI专业创业本做得十分轻薄,薄至14.9mm,轻约1.8kg,差旅移动办公时也不会有太大的背负压力。 ProArt创16 2025整个C面采用了紧凑型78键布局设计,但按键本身并不紧凑,按键键帽间距都足够大,减少误触风险。每个按键配备1.7mm键程,键帽手感不错,回馈感也足够,偏硬一些,很适合文字录入工作者。 因为这次华硕将扬声器开孔做到了C面键盘两侧,这种布局会让笔记本在音质表现上比扬声器开孔放在下方D面更好,支持杜比全景声。值得一提的是,在触控板左上方加入的华硕创意旋钮功能非常强大。 ProArt创16 2025触控板尺寸大小为7.1英寸,玻璃材质,触控板四周与C面几乎融为了一体,没有玻璃镜面反射那种视觉上的突兀效果。上手之后极为顺滑和冰冷的手感还是震撼到了笔者,触控板滑动非常流畅,并没有感觉到滑动玻璃会遇到的那种阻塞感。 前面提到的华硕创意旋钮就在触控板左上角,从上一代开始就将实体物理旋钮改成了隐藏在触控板上的虚拟旋钮,这样的改变能让机身设计更为轻薄。同时这个华硕创意旋钮支持自定义按键,通过ProArt创作者中心就能对功能进行调整。 华硕创意旋钮的意义是便于生产力创作,给PS、PR、剪映等专业创作软件提供更便捷的操作体验。我们将华硕创意旋钮改成了调节剪映中时间轴拖动,节省剪辑创作的时间。相当于给创作者提供了额外宏按键。另外,现在入手ProArt创16 2025的用户还可免费领用6个月剪映会员,绝对是利好创作者的一大福利。 ProArt创16 2025使用了华硕冰川Pro散热系统,内置三把散热风扇和4根热管,核心采用液金导热,液金在导热系数等方面比传统硅脂更强,导热效率更高。 2  16英寸OLED华硕好屏 惊艳视觉 作为一款面向创作者的产品,屏幕自然也是重中之重,ProArt创16 2025配备了一块16英寸的OLED屏幕,支持4096级压感触控与十指触控,分辨率为2880×1800,比例为16:10,更适合创作者,再搭配2.8K高分辨率以及120Hz高刷新率,对于创作者来说足够流畅,应对游戏娱乐需求也够用,而且基于OLED面板特性,这块屏幕提供0.2ms疾速响应,100%P3广色域,还有4种专业色域模式可供切换。 我们分别对ProArt创16 2025的原生、sRGB、DCI-P3、Display P3进行测试,发现这款产品原生色域模式表现的就非常好,达到了100%sRGB,95.6%Adobe RGB以及100% DCI-P3色域,可以覆盖专业创作者色彩方面的需求。 亮度上我们也进行了测试,在默认模式下,ProArt创16 2025屏幕的峰值亮度为385nit左右,一般OLED笔记本普遍在200-300nit左右,这款笔记本的亮度表现已经很有优势。当然385nit不是极限,ProArt创16 2025还通过了DisplayHDRTrue Black 500认证,下面我们再来测试一下开启HDR后这款笔记本屏幕亮度的变化。 开启HDR后,ProArt创16 2025屏幕峰值亮度飙升至超过630nit,HDR技术简单来说能让画面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OLED面板还能提供百万级的对比度,在633nit峰值亮度的加持下,这块屏幕画面色彩层次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针对OLED屏幕烧屏问题,ProArt创16 2025提供华硕好屏 无忧换新服务,并且内置ASUS OLED Care保护,提供自动刷新屏幕像素功能,桌面模式自动隐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