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LSS4多帧生成不是救世主 RTX50显卡你需要知道的技术点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无论是RTX50系显卡,还是搭载RTX50系显卡的游戏本,都支持DLSS4多帧生成技术,特别是英伟达官方演示中,原本只有30帧的游戏,瞬间帧数翻多倍,来到200帧,如此神奇的魔力太吸引人了。不过我需要和大家说明白,DLSS4多帧生成并不是帧数救世主,特别是后续上市的基本都是中低端型号,DLSS4多帧生成技术的弊端可能会更加明显。

DLSS4多帧生成不是救世主 RTX50显卡你需要知道的技术点

只有明白DLSS4多帧生成技术的正确打开方式,才能够获得最好的游戏体验。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DLSS4技术并非RTX50系独占,从英伟达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从RTX20系开始,后续显卡都支持DLSS4技术。不过其中DLSS4的帧生成只有RTX40系和50系支持,而DLSS4多帧生成更是RTX50系独占。其实DLSS4除了多帧生成外,AI模型从CNN转换成Transformer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过我们此次仅仅讨论DLSS4多帧生成,所以就不提Transformer模型了。

DLSS4多帧生成不是救世主 RTX50显卡你需要知道的技术点

DLSS4多帧生成之所以能够暴力的提升帧数,原因在于,其生成每个传统渲染帧时,同时生成最高三帧额外帧。也就是说,75%的帧数都是额外生成的。更夸张的是,每一个原始帧又通过DLSS超分辨率得来的。也就是说,在DLSS4多帧生成技术中,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像素,其实都是AI生成的!

DLSS4多帧生成不是救世主 RTX50显卡你需要知道的技术点

而英伟达官方宣传的30帧秒变200帧的示例中,其中30帧是没有开启任何技术的原始帧,它之所以能够变成200帧,是先通过DLSS超分辨率,将30帧提升到50帧,然后通过多帧生成,每一帧再额外生成三帧,从而实现的200帧。

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明白DLSS4多帧生成技术的弊端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下面重点要聊的问题。

无论RTX50系使用到的AI模型多么优秀,它始终要以原始帧作为基础。在RTX 5090 D这样的显卡上,由于本身显卡有着足够强劲的性能,即使最新的3A大作,在4K分辨率、最高画质下,仍然能够有不错的基础帧,所以留给AI模型的信息足够多,它就能够生成足够拟真的画面。

DLSS4多帧生成不是救世主 RTX50显卡你需要知道的技术点
RTX 5090 D开启4倍多帧生成运行《赛博朋克2077》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中端显卡的上市,这个过程出现了一个问题。我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是在RTX 5070 Ti的游戏本上。当时运行2K分辨率、光线追踪:超速画质下的《赛博朋克2077》,Benchmark得到的成绩是129.22帧,这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单纯从数据上,你不会觉得游戏流畅度有任何问题。

DLSS4多帧生成不是救世主 RTX50显卡你需要知道的技术点

但在实际游戏中,我的体感并不好。这种感觉就像是轻度晕车,特别是在视角大范围移动的时候,晕的特别厉害。你能感觉到,画面流畅的很诡异。其中正是基础帧太低的原因,虽然游戏有120帧,但由于基础帧太低了,反而留给了AI模型太多想象空间,它所生成的画面信息中,不少是不连贯的、错误的。所以在视角大范围移动时,能明显感觉到极为严重的拖影问题。

从实际体验来看,最理想的情况是,启用DLSS超分辨率时的游戏帧数能够稳定在60帧,此时开启DLSS4多帧生成后帧数在220-240帧左右,体验是非常优秀的,感觉就像原生帧数一样。再低的话,原始帧能够稳定在45帧左右,开启DLSS4多帧生成后帧数稳定在170帧以上,体验也是不错的。

但像我之前体验的129帧的《赛博朋克2077》,原始帧在30帧上下,真的不太行。

而RTX 5070 Ti的传统性能要弱于RTX 5070桌面版,随着RTX 5060 Ti发售,以及马上就要上市的RTX 5060,还有移动端的RTX 5070和5060,这些显卡的原始性能可能无法在开启高分辨率、超高画质的3A大作中取得还可以的帧数,如果不假思索的在最高画质下开启DLSS4多帧生成,可能就会遇到我前面提到的问题:帧数高,但体验差。

DLSS4多帧生成不是救世主 RTX50显卡你需要知道的技术点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RTX50系中端显卡马上上市的这个时间点和大家说一下,DLSS4多帧生成技术并不是帧数救世主,它需要还不错的基础帧,也就是开启DLSS超分辨率后,至少要有45帧的成绩,开启多帧生成之后才能够获得不错的体验。而对于感官比较灵敏,或者对于画面表现要求较高的竞技游戏,建议基础帧能够达到60帧,才能获得不错的体验。否则就需要适当降低画质,已达到这个要求。准备入手中端RTX50系显卡或游戏本的朋友,最好了解一下。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DLSS4多帧生成不是救世主 RTX50显卡你需要知道的技术点https://nb.zol.com.cn/979/9791584.html




nb.zol.com.cn
true

https://nb.zol.com.cn/979/9791584.html
report
3148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无论是RTX50系显卡,还是搭载RTX50系显卡的游戏本,都支持DLSS4多帧生成技术,特别是英伟达官方演示中,原本只有30帧的游戏,瞬间帧数翻多倍,来到200帧,如此神奇的魔力太吸引人了。不过我需要和大家说明白,DLSS4多帧生成并不是帧数救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a – 华硕ProArt创16 2025评测 旗舰性能助力高效创作

华硕最近推出了ProArt创16 2025 AI专业创作本,继承了ProArt系列产品精致做工和非凡气质,并且配备华硕专为创作者独家打造的创作者中心、华硕创意旋钮、小硕知道AI助手等功能。硬件配置上,这款产品搭载了AMD锐龙AI 9 HX 370处理器以及RTX 50系移动端显卡,最高可选配RTX 5070 Laptop,64GB内存,到底这款16英寸创作本表现怎么样?下面我们通过评测来感受一下。 1  简约设计语言 诠释高端品味 如果说有哪款笔记本,能用简约的设计体现出不凡的品质,那么ProArt创16 2025当仁不让。这款笔记本A面上没有花哨的设计,通过纳米科技黑结合哑光材质凸显出了产品沉稳内敛,更彰显低调而奢华的气质,尤其是光线照射下机身表现散发出的隐约光泽,散发出独特的层次变化与质感。 哑光材质不仅在视觉上美观,手感也极为细腻。轻抚机身表面,指尖的顺滑感让笔者感觉尤为舒服,表面防污涂层还能有效避免触碰后指纹残留。 ProArt创16 2025采用CNC一体成型工艺打造,精工金属机身提升了整体的坚固性和耐用度,当然CNC工艺不仅让这款产品边缘线条更为简约,同时让边角更加光滑圆润,让ProArt创16 2025在携带时也不会因为锐利边角造成背包破损。 说到便携,华硕将这款大屏AI专业创业本做得十分轻薄,薄至14.9mm,轻约1.8kg,差旅移动办公时也不会有太大的背负压力。 ProArt创16 2025整个C面采用了紧凑型78键布局设计,但按键本身并不紧凑,按键键帽间距都足够大,减少误触风险。每个按键配备1.7mm键程,键帽手感不错,回馈感也足够,偏硬一些,很适合文字录入工作者。 因为这次华硕将扬声器开孔做到了C面键盘两侧,这种布局会让笔记本在音质表现上比扬声器开孔放在下方D面更好,支持杜比全景声。值得一提的是,在触控板左上方加入的华硕创意旋钮功能非常强大。 ProArt创16 2025触控板尺寸大小为7.1英寸,玻璃材质,触控板四周与C面几乎融为了一体,没有玻璃镜面反射那种视觉上的突兀效果。上手之后极为顺滑和冰冷的手感还是震撼到了笔者,触控板滑动非常流畅,并没有感觉到滑动玻璃会遇到的那种阻塞感。 前面提到的华硕创意旋钮就在触控板左上角,从上一代开始就将实体物理旋钮改成了隐藏在触控板上的虚拟旋钮,这样的改变能让机身设计更为轻薄。同时这个华硕创意旋钮支持自定义按键,通过ProArt创作者中心就能对功能进行调整。 华硕创意旋钮的意义是便于生产力创作,给PS、PR、剪映等专业创作软件提供更便捷的操作体验。我们将华硕创意旋钮改成了调节剪映中时间轴拖动,节省剪辑创作的时间。相当于给创作者提供了额外宏按键。另外,现在入手ProArt创16 2025的用户还可免费领用6个月剪映会员,绝对是利好创作者的一大福利。 ProArt创16 2025使用了华硕冰川Pro散热系统,内置三把散热风扇和4根热管,核心采用液金导热,液金在导热系数等方面比传统硅脂更强,导热效率更高。 2  16英寸OLED华硕好屏 惊艳视觉 作为一款面向创作者的产品,屏幕自然也是重中之重,ProArt创16 2025配备了一块16英寸的OLED屏幕,支持4096级压感触控与十指触控,分辨率为2880×1800,比例为16:10,更适合创作者,再搭配2.8K高分辨率以及120Hz高刷新率,对于创作者来说足够流畅,应对游戏娱乐需求也够用,而且基于OLED面板特性,这块屏幕提供0.2ms疾速响应,100%P3广色域,还有4种专业色域模式可供切换。 我们分别对ProArt创16 2025的原生、sRGB、DCI-P3、Display P3进行测试,发现这款产品原生色域模式表现的就非常好,达到了100%sRGB,95.6%Adobe RGB以及100% DCI-P3色域,可以覆盖专业创作者色彩方面的需求。 亮度上我们也进行了测试,在默认模式下,ProArt创16 2025屏幕的峰值亮度为385nit左右,一般OLED笔记本普遍在200-300nit左右,这款笔记本的亮度表现已经很有优势。当然385nit不是极限,ProArt创16 2025还通过了DisplayHDRTrue Black 500认证,下面我们再来测试一下开启HDR后这款笔记本屏幕亮度的变化。 开启HDR后,ProArt创16 2025屏幕峰值亮度飙升至超过630nit,HDR技术简单来说能让画面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OLED面板还能提供百万级的对比度,在633nit峰值亮度的加持下,这块屏幕画面色彩层次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针对OLED屏幕烧屏问题,ProArt创16 2025提供华硕好屏 无忧换新服务,并且内置ASUS OLED Care保护,提供自动刷新屏幕像素功能,桌面模式自动隐藏 […]

a – 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

【ZOL中关村在线技术解析】最近关注游戏本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散热部分的宣传和之前有一些不同。好像采用内吹式散热设计的游戏本越来越多,而且都在着重宣传。那么内吹散热到底是什么意思,相比传统的散热方式,它到底有哪些优点,有没有必要选购一款采用内吹散热设计的游戏本?这些问题我们本篇文章将会全部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内吹是什么意思。目前绝大多数笔记本的散热方式,都是底部进风(部分机型键盘区域辅助进风),通过风扇向后侧将空气排出,很多游戏本还会增加两侧的出风口,进一步提高出风效率。内吹当然不是反过来,它的过程依旧是底部进风、后侧出风,只不过原本两侧出风的设计,其将出风口有朝外改为了朝内,即两侧不再出风,而是吹向内部,空气再从后侧排出。由于是吹向内部的设计,所以被称作内吹。 传统散热设计 由于采用了这种设计,所以使用内吹设计的游戏本,在外观上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机身两侧不会有出风口,毕竟气流走内部,两侧开出风口完全没必要;第二,后侧出风口不再仅仅局限在两端,而是除了中央的接口外,其余可能都是出风口设计,后侧会有大面积的开孔。 内吹散热设计 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内吹设计? 让我们再次回到传统的散热设计上。两侧出风设计可以增大气流交换,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不过两侧出风设计有三个弊端。第一,无论是习惯使用右手还是左右的用户,两侧出风可能会吹到正在使用鼠标操作的手,可能会影响到体验;第二,对于热交换效率的提升幅度有限,如果进风口的进风量是整体风量的瓶颈,那么出风口再多,对于散热的提升也不大;第三,无法照顾到内部散热,游戏本内部除了处理器和显卡之外,像内存、PCH、网卡等设备,特别是PCH,同样在发热,而且随着频率的不断提升,发热量也逐渐增大。外吹设计并不能照顾到这一点。 笔记本热源不止处理器和显卡 内吹设计正好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首先,内吹设计不存在两侧出风口,不会影响到日常操作。内吹设计的气流可以经过覆盖处理器、显卡的散热模块,带走部分热量,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不过内吹设计可能不会吹到PCH,所以一些机型会增加小风扇设计,或者直接将散热模组设计为全覆盖式,也就是覆盖PCH、硬盘等,这样就可以将这些组件的热量传导到散热模组上,通过内吹设计加速热量传递。 单独的小风扇 知道了内吹设计的好处,那么是不是选择游戏本的时候,一定要选采用内吹设计的产品。答案是不一定的。 目前内吹设计依旧是成本相对较高的设计,这意味着这种设计会出现在高端产品上,并不会在中低端产品中普及,最起码从目前已发布的产品中看是这样的,不排除后续某个品牌决定加速产业发展,在中低端产品中普及这种设计。所以这意味着,现阶段一台采用内吹设计的游戏本,其售价是偏高的,普遍在万元以上,这对于大家的预算有一定要求。 此外,内吹设计确实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率,但如果硬件本身的发热并没有那么大的话,其实从最终的散热结果来看,内吹设计可能带来的提升并不是特别大。采用发热量较小的硬件,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低端游戏本中,考虑到其售价,目前采用内吹设计的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是否选择采用内吹设计的游戏本,大家还是先根据自己的预算进行考量。如果想要一台低端游戏本的话,那基本不太可能会有采用内吹设计的游戏本可供选择。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游戏本内吹散热是什么技术 提升在哪https://nb.zol.com.cn/979/9791605.html 纠错与问题建议标签:笔记本电脑 https://nb.zol.com.cn/979/9791605.html nb.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https://nb.zol.com.cn/979/9791605.html report 2643 【ZOL中关村在线技术解析】最近关注游戏本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散热部分的宣传和之前有一些不同。好像采用内吹式散热设计的游戏本越来越多,而且都在着重宣传。那么内吹散热到底是什么意思,相比传统的散热方式,它到底有哪些优点,有没有必要选购一款采用内吹散热设计的游…

a – 2025年了 杀毒软件到底有没有必要安装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巧应用】与年轻的数码爱好者交流,我发现大家对于第三方杀毒软件的态度很有意思,一些用户将手机的使用习惯转移到电脑上,完全不知道第三方杀毒软件是什么。那么,已经2025年了,到底有没有必要安装第三方杀毒软件?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白,以前的电脑用户为什么要安装第三方杀毒软件。下面是4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盗版系统盛行,特别是GHOST系统受众非常广,而GHOST封装的系统中往往内置第三方杀毒软件。在XP系统时代,10台电脑中,恐怕有8台都是GHOST系统。在DIY电脑中,比例可能接近95%。这类盗版软件往往是免费下载安装。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封装GHOST系统的群体,往往会收取软件推广费,将第三方软件内置其中,而杀毒软件就是常客。 第二,下载是以往使用电脑的重要习惯之一,特别是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资源,比如破解软件、个人或组织发布的工具、刷机包等资源,而这些资源中很有可能内置病毒。而且就算是搜索正常的软件,搜索引擎给到的结果,也有可能指向不明软件,而不是官方软件。这时候,杀毒软件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防止用户的电脑中毒。 第三,工具类软件很容易出现全家桶行为,即后台自动下载安装杀毒软件,比如浏览器、解压软件等。以往电脑的功能并不是特别好用,也不全,比如大家疯狂吐槽的IE浏览器等。用户往往需要下载这类软件,但是这类软件的出品方旗下往往有一系列软件,它们就会利用这种方式,偷偷在后台下载安装全家桶软件。杀毒软件往往就是全家桶软件中的核心之一。 第四,杀毒软件并非单纯杀毒,其内置了非常多的实用功能吸引用户,比如用户非常重视的清理垃圾、内存加速,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非常好用。不少用户安装第三方杀毒软件,往往就是冲着这些功能来的。 那么,来到2025年,上面这4个原因还有说服力吗?显然没有了。 当初GHOST系统之所以盛行,除了安装方便之外,没人管是很重要的原因,甚至连微软官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监管严格之后,特别是之前几个知名系统封装组接连被查,GHOST系统从此一蹶不振。以前一搜一大把,现在基本搜出来的都是原版系统。 此外,现在的硬件已经足够给力,不再像以前过段时间需要重装系统,以保证正常的运行速度。而且现在用户对于安装系统的认知已经变化非常大,甚至不少用户根本不知道安装系统这件事,更不知道Windows系统是需要花钱购买的。但一提到安装系统,那肯定是首选官方原版系统,更放心,而不是个人封装的系统。 而且现阶段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资源集中在智能手机上,而不是电脑上,大家也只是下载一些常用的软件而已,甚至下载、安装软件都需要教学,更别提小众的、甚至需要命令行的工具软件了。软件出品方的全家桶行为也不再像以往那么猖獗,当然仍然存在,但收敛一些了。 像Windows 11这样的系统,内置的Windows安全中心也更加好用,完全可以取代部分杀毒软件的杀毒功能。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现在不需要安装杀毒软件了呢?当然不是。如果你正常使用的话,不会安装乱七八糟的未知来源的软件,也不会浏览乱七八糟的网站,那Windows 11内建的安全系统是完全足够的。但是,如果你使用的仍是老旧的Windows 7系统,或者仍然会在电脑上进行一些非常规的操作,比如前面提到的,浏览一些奇奇怪怪的网站,安装一些乱七八糟的软件,那么第三方杀毒软件还是很有必要的。 总结,正常使用电脑的话,而且使用的是最新的操作系统,那么安装第三方杀毒软件的必要性就没有那么高了。不过对于喜欢折腾的用户,并且想要尝试一些自认为很欢乐,但风险极大的操作时,功能更强大的第三方杀毒软件可能是必备的。 此外,对于企业用户来说,第三方杀毒软件最好必装。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2025年了 杀毒软件到底有没有必要安装https://nb.zol.com.cn/982/9822861.html 纠错与问题建议标签:杀毒软件 https://nb.zol.com.cn/982/9822861.html nb.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https://nb.zol.com.cn/982/9822861.html report 2985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巧应用】与年轻的数码爱好者交流,我发现大家对于第三方杀毒软件的态度很有意思,一些用户将手机的使用习惯转移到电脑上,完全不知道第三方杀毒软件是什么。那么,已经2025年了,到底有没有必要安装第三方杀毒软件?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